《明光市2018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》(征求意见稿)
2018年6月22日() |
打印内容
14.实施失信专项治理。开展虚假违法广告整治。落实整治虚假违法广告部际联席会议要求,加强广告导向监管;加大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力度;开展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,曝光互联网广告典型案例;继续加强对电视、广播、报纸等媒体的广告监测监管;督促互联网平台切实履行法定义务和责任;加强对重点案件的协同监管与联合惩戒;加强涉及广告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;将严重违法失信企业纳入“黑名单”并实施联合惩戒。(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,市委宣传部、市信用办、市公安局、市卫计委、市人行、市文广新局、市银监办等部门按照)做好涉金融、电子商务等领域严重失信问题专项治理,对国家发布的我市相关领域黑名单进行核查确认,针对核实后的对象依法依规实施惩戒,督促其整改和退出黑名单。失信专项治理对象的整改和退出率、做出信用承诺率、接受信用修复培训率均应达到100%。(市发改委、市人行、市信用办、市金融办、市商务局、市法院、市经信委、市公安局、市环保局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地税局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市安监局、市国税局、市银监办等部门)
15.建立信用修复机制。市信用办制定全市信用修复年度培训计划,将国家和省信用平台推送我市的所有“黑名单”和重点关注名单中的市场主体、法定代表人及涉嫌严重失信个人相关信息,按不同领域推送市各有关部门。市级各行业主管部门常态化分类培训本领域参训人员,并对当年认定的“黑名单”企业实现培训全覆盖。统筹推进信用修复教育培训工作。各有关部门要探索建立有利于自我纠错、主动自新的社会鼓励与关爱机制,支持有失信行为的个人通过志愿服务、社会公益服务等方式修复个人信用。信用修复要与纠正失信行为、信用承诺、信用修复培训结合起来,“黑名单”主体纠正失信行为后转入重点关注名单,做出信用承诺和接受信用修复培训后,可依据认定部门有关规定退出重点关注名单。信用修复记录纳入市场主体信用档案,并及时推送市级信用平台。(市发展改革委、市人行、市信用办牵头,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)
四、加快重点领域信用建设
16.加强政务诚信建设。以政府采购、PPP项目、政府工程招投标、招商引资、地方政务债务等领域为重点,将各地人民政府和公务员在履职过程中,因违法违规、失信违约被司法判决、行政处罚、纪律处分、问责处理等信息纳入政务失信记录。(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)
17.加强个人诚信建设。各地、各有关部门落实个人实名登记制度,以会计师、律师、教师、医师、执业兽医、执业药师、税务师、注册消防工程师、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、住房城乡建设执业资格注册人员、资产评估人员、房地产中介从业人员、金融从业人员、统计从业人员、新闻媒体从业人员、导游、青年志愿者、役龄青年等重点人群为主要对象,建立完善个人信用记录形成机制,按要求与市信用平台实现信息共享,加强信息安全保护。(市教体局、市科技局、市公安局、市司法局、市财政局、市人社局、市环保局、市住建局、市规划局、市农委、市卫计委、市旅游局、市地税局、市统计局、市文广新局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市金融办、团市委、市国税局、市人行、市银监办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)。依托市信用平台建立重点人群信用信息数据库,依法依规提供信息查询和应用服务(市信用办负责)。市信用办探索在信用信息采集基础上研究开发个人信用分,推动面向个人的激励性信用服务创新,个人信用分覆盖本地区70%以上常住人口。(市信用办牵头,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参与)建立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董事、监事、高级管理人员信用档案,依法公示企业相关人员信用信息。将上市公司作为企业信用建设的重要对象,对在我市注册的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和董事、监事、高级管理人员加强信用约束。(市市场监管局牵头,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)